系统集成推动智慧港口建设
现代水位在线监测系统正逐步与气象站、海流计、视频监控等其他港口监测设备实现数据互通,构建起立体化的港口安全监测网络。通过数据融合分析,系统能够更全面地评估通航环境风险,为港口应急指挥中心提供决策支持。在台风、风暴潮等天气事件中,该系统收集的实时水文数据成为制定船舶疏散方案的重要依据。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水位监测数据还可与船舶货运管理系统、港口调度平台深度集成,实现全自动化的泊位分配和装卸作业规划。这种系统级的智能化整合,不仅提升了单个港口的运营水平,也为区域港口群的协同管理奠定了基础,推动传统港口向数字化、智慧化的方向转型升级。
概述
浙江智慧港口潮汐波浪一体化气象监测站是专门用于监测港口区域气象要素的设施,通过对港口及周边的气象数据进行实时采集、传输和分析,为港口运营、船舶航行等提供气象保障。
作用
- 保障港口作业安全:监测大风、浓雾、暴雨等恶劣天气,及时发出预警,避免船舶碰撞、搁浅及码头装卸事故 。
- 提高港口运营效率:根据气象条件合理安排船舶进出港、货物装卸等作业,减少等待时间,提升港口吞吐能力 。
- 助力船舶航行安全:为船舶提供准确的气象信息,帮助船长制定航行计划,避开危险天气区域。
- 保护港口设施:提前预知天气,采取防护措施,如加固码头设施、系泊设备等,降低设施损坏风险。
浙江智慧港口潮汐波浪一体化气象监测站监测要素
- 常规气象要素:包括气温、气压、湿度、风向、风速、降水、能见度,
- 特殊气象要素:部分港口气象站还会监测海浪、海流、潮汐等海洋要素,以及盐度、空气质量等相关指标。
设备构成
- 传感器:如风速传感器、风向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负责采集各种气象要素数据。
- 数据采集器:对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进行收集、处理和存储,可手动设置采集间隔、阈值等参数。
- 通信设备:通过4G/5G、卫星通信、以太网等方式,将数据传输到气象中心或相关用户终端。
- 供电系统:通常采用市电、太阳能电池板或风光互补等方式供电,确保设备持续稳定运行。
- 数据处理与分析系统: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生成气象预报、预警信息及各种气象产品。